一場引爆汽車圈全產業鏈的年度盛會落下帷幕。
12月3日和4日,2天會議,27場演講,4大圓桌討論,1個“追芯人”和“被追人”的年度吐槽大會,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干貨滿滿。
2021年,以智能網聯為賣點的新汽車經過去年預熱后,呈爆發之勢。國內,12月第一天,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們紛紛曬出成績單,11月新車交付同比增長均超100%。海外,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一個月內套現超百億美元,無論原因為何,財富神話指明了時代風向。
騰飛的新能源市場和高企的市值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今年以來,小米、百度、OPPO、蘋果、360,小牛電動等圈外人跨界而來,一家又一家的“官宣”令造車的賽道熱到發燒。
如果分別用一個字和兩個字來紀念即將消失的2021年,“碳”和“芯片”似乎最合適不過,而它們都與供應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說,2020年供應鏈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2021年就開始成為主角。
12月1日,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下場造芯片的消息傳出,受此消息影響,寧德時代股價上漲2.38%至688元,再創歷史新高,市值超1.6萬億元。
專注于汽車智能芯片的地平線在2021年成為諸多車企爭相追逐的簽約對象,其合作伙伴覆蓋了幾乎大半個汽車圈,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在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帶來《智能汽車將成為人類科技發展最大的母生態》的主題演講,為造車再添一把火。
特殊的全球背景、中國背景和產業背景之下,中國汽車供應鏈迎來了百年一遇的歷史機遇。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供應鏈系統經營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傳海感慨,供應鏈國產化千載難逢;北汽新能源青島事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何章翔號召大家趕緊躬身入局,所有人要立即行動,順勢而動,擁抱變革。
然而,危機并存,有機也有危,幾乎所有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的與會嘉賓都提到了“難”,奇瑞汽車采購總監王廳甚至發出了17年來沒有這么難過的感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汽車供應鏈條面臨轉型重任;眾多車企飽受“缺芯之苦”,減產停產成為行業常態。
而在鈴軒獎評審團主席、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軒轅之學校長賈可看來,世界政治,新冠疫情,雙碳需求,新汽車轉換,使國家、企業和用戶行為發生了巨大變化,芯片短缺只是一個開始和警示,“下一次危機已經不遠了,現在就在發生”。
12月3日,剛剛在以“供應鏈安全與區域化的新全球化趨勢”為主題的圓桌討論上侃侃而談供應鏈的脆弱,表示企業正處于應急狀態的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在4日深夜參加了關于明年芯片分配的全球大會,他在爭取是不是能不能給中國多分一點。
“如果兩三年前我們能夠更緊密地跟芯片制造商一起來探討未來,理解汽車技術發展,說不定現在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徐大全在反思的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式,打造汽車供應鏈生態圈。
“我們現在還叫‘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以前談的是一個鏈,未來談生態,應該叫‘中國汽車供應圈峰會’,供應鏈要被生態圈替代了,大家都是合作伙伴,都是參與者。”徐大全認為,主機廠、集成商和供應商需要坐在一起共同探討未來,這對簡單高效的解決問題,指導企業技術發展和更好布局有著重要意義。
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可見性,搭建主零橋梁、方便多方溝通,為零部件企業進化搭建階梯,正是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鈴軒獎以及更常態的軒轅之學鈴軒課程的初心。
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第二天,19位嘉賓登臺,汽車商業評論編輯部為每位嘉賓精心挑選了一段話,無法展示出峰會盛況,但以微知著,以慰讀者。
在不確定的世界里要做成事情非常難,我感覺像在做刀口上舔血的事,雖然有疫情的反復,雖然有很多人也來不了,但最終我們這個大會還是順利召開了。而且我認為它一定也是成功的,再次感謝大家的到來。
——鈴軒獎評審團主席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軒轅大學校長
賈可博士
國產化這一塊我認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危機并存,有危也有機,對于國產芯片廠家,我認為真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推動芯片國產化真的是千載難逢。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