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轉型

    中國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頒布了一系列促進政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倒逼”機制,對于燃油能源節約,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新銷售汽車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將在2020達到5.0 L/100 km,在2025年達到4.0L/100 km,對于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的要求,汽車制造商被要求在2019和2020年分別達到10%和12%,對于碳排放的要求,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已發布,規定了汽車制造商的碳減排配額。



    另一類是“鼓勵”機制,政府給予購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一定的補貼。2009年,在由發改委等國家四部委召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會議上,部署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拉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序幕。2010年國家出臺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并選擇5個試點城市進行私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的實施方案。2012年我國第一階段新能源汽車總體規劃正式出臺,并出臺條例對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免征車船稅。2013年提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動態向下調整。2015年出臺通知,強調2017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助水平將逐年退坡,每年均在上年基礎上下降20%到40%不等。2019年補助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再下降50%,并于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通過對補貼政策時間線的梳理與總結,我國政府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車補貼政策經過3個階段:2009年-2011年的早期試點階段、2012年-2015年中期應用階段,以及2015年至今的后期推廣應用階段。早期,政府補貼規模的擴大有效刺激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加速增長。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嚴重依賴政府的扶持,然而后期隨著政府補貼的逐年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機制潛力亟待被開發。



    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必將由依賴政府的財政補貼向依靠市場機制過渡,那在補貼全面取消的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否能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如何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的推動作用?這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加重,原有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未得到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內部結構性矛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成為我國經濟工作的重大任務和主攻方向。交通運輸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和支柱產業,是人民生活活動等各個方面得以正常進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為更好地解決我國交通領域高油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現狀,加速汽車領域的產業升級,我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大力推動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


    上一篇:加速汽車產業變革 華為愿做行業變革新引擎

    下一篇:新能源車市高歌猛進 中國車企迎全方位超越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