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李亮:積極投身汽車制造技術創新,切實推動汽車產業落地

    “十三五”時期,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從產業規模到汽車銷量都領先全球,汽車產業體系漸趨完善,技術水平顯著增強,民族品牌全面發展,品質與影響力獲得大幅躍升。然而,在汽車底盤關鍵電控零部件方面,卻仍然存在著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民族品牌影響力尚需提升的問題。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核心技術無法自主,勢必處處受制于人。

    作為深耕汽車研究領域多年的業內人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車輛與交通研究所所長李亮深知其利害。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立志攻關汽車底盤電控產品核心技術,圍繞汽車動力學與控制、智能汽車底盤線控與動力學域控等方面持續深入研究,積極推進汽車智能安全核心產品的自主產業化,為民族汽車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作出了亮眼的貢獻。

    李亮 心有猛虎敢爭先

    2003年,國內汽車產業剛剛經歷了大規模引進國外技術的初始發展階段,汽車市場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彼時,剛剛進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的李亮意識到,要想推動民族汽車產業真正發展,最終要將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汽車底盤電控系統作為汽車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汽車的操縱穩定性和安全性密切相關。于是,從博士期間起,李亮就開始對汽車動力學控制和ESC(電子穩定性制動系統)產品相關技術展開追蹤與研究。

    2008年,汽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大大刺激了國內對汽車技術自主創新的需求。已經博士畢業,留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李亮,面對這一利好趨勢,心情振奮地著手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一方面,他繼續帶領團隊研究生進行汽車動力學控制的研究;另一方面,面對汽車電動化的趨勢,他又組織了一支隊伍攻關商用車混合動力核心技術。

    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和攻關,李亮及其團隊在汽車動力學理論與底盤電控方面積累了十分扎實的理論與技術。他們探明了汽車在極限工況下的臨界失穩機理,提出汽車動力學擴穩控制方法,將車輛的穩定性控制邊界擴展到失穩臨界區域,為汽車ESC技術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把科研做到產業化,為汽車工業做出實質性的貢獻。”這是李亮多年來的心愿。因此,李亮及其團隊還研究了高速開關閥機電液耦合設計方法與動態調控機理,研制出了我國首款ESC產品,一舉打破國際上博世、采埃孚等公司的壟斷,實現了我國汽車工業核心電控零部件的自主產業化。此外,東風、江淮、長安等10余家民族整車企業的20余款車型也均應用ESC技術。因為ESC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2017年,李亮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榮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同時,在商用車混合動力技術方面,經過不斷研究與創新,李亮及其團隊提出8模式并聯構型的高效區擴展機理,研制出性能優于美國伊頓5模式系統的8模式混動系統總成。2011年,團隊的博士生創立了蘇州綠控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產學研深入結合,團隊又拓展出并聯混動、混聯混動、多擋純電動和多擋電驅橋四類產品,匹配車型5~100噸,全面覆蓋各類商用車。蘇州綠控也建成我國首條完全自主的商用車混動總成生產線,成為繼美國伊頓公司之后世界第二家擁有商用車并聯混合動力系統技術的企業,一舉打破國際壟斷,其產品大規模應用于東風、中通、金龍等國內車企,還批量出口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等國際市場,為民族汽車工業走向國際市場作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李亮牽頭的團隊成果“商用車機械自動變速式混合動力系統總成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求真務實是李亮突出的科研特色,敏銳的科研前瞻力和緊跟時代發展、主動融入民族汽車產業做大做強浪潮的行動力,則是他取得一項又一項成果的關鍵原因。回首過往,十幾年,心有猛虎,勇毅篤行。在李亮的帶領下,當初幾人的小團隊已經發展為擁有60余人,在汽車技術方面具備扎實理論功底和豐富工程經驗,富有戰斗力的精銳科研隊伍。迄今為止,他們成果豐碩:100余項發明專利;120余篇SCI論文,3000余次SCI他引,5篇ESI高被引論文;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創新成果轉化2300萬專利許可費,孵化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民族汽車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產業落地之路上,李亮及其團隊越走越遠。

    英創匯智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產品路線及規劃 緊跟時代求發展

    智能網聯技術帶來了汽車產業的顛覆性變革,當下正是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重要時期。市場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層出不窮,但是一樁樁的自動駕駛事故也意味著相關技術的不成熟。如何提高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性、靈活性及高效性,是擺在研究人員面前的新挑戰。而在新的汽車發展階段,繼續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和進行產業應用是李亮及其團隊的共識。

    為此,李亮及其團隊創立了天津英創匯智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車動力學控制、先進底盤電控、汽車智能主動安全等技術領域創新與產品研發。在汽車智能化與電動化的浪潮下,汽車底盤電控、線控技術尤為重要,但也是我國汽車行業的短板和“卡脖子”技術。

    當前國際形勢緊張、汽車芯片短缺等因素導致國外供應商頻繁斷供,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業深受其害,發展自主可控的汽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迫在眉睫。英創匯智將專注汽車底盤電控、線控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真正做到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打破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困境,為民族汽車工業的崛起貢獻一份力量。

    同時,李亮還帶領團隊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聚焦智能汽車的全矢量線控和動力學域控兩大新概念,對構型創新設計、關鍵部件研制、系統運行控制及全矢量線控底盤測試平臺搭建展開深入探究,希望能夠探索出具有固有安全性的線控底盤,真正解決智能汽車在極限工況下的安全性問題。


    上一篇: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持續“燃動”歐洲市場

    下一篇:傳統車企盈利模式改變 打開智能汽車產業鏈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