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IT巨頭紛紛入局推動汽車產業洗牌

    索尼公司近日宣布,將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索尼移動(Sony Mobility),目標是將兩年前首次亮相的Vision-S電動汽車原型機大量推向市場,以實現和電動汽車巨頭們進行有效競爭。就在數日前,華為正式發布了自己的智能汽車品牌“問界M5”。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電子消費企業、IT企業跨界進入汽車行業。比如美國蘋果公司據說在喬布斯2011年去世前就在策劃造車的事了,接下來的幾年蘋果公司陸續從克萊斯勒、特斯拉等汽車公司挖走創新人才,據說將于2024年生產10萬輛“蘋果汽車”。特斯拉的馬斯克本身也是跨界而來,他先是進軍航天產業,但晉身“世界首富”靠的還是特斯拉。

    IT業巨頭紛紛入局汽車業,表面上看,是原賽道有些擁擠,或者有別的無奈,但IT業巨頭手握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解決能力,有的已經拿出各種解決方案,把這些技術和方案推向汽車行業,其實是順理成章的事。

    汽車制造與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及其解決方案可以說是一拍即合的兩種東西。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進入汽車行業時,面對社會質疑,曾經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汽車不就是給沙發安上四個輪子嗎,何難之有?但是汽車業走到今天,汽車將緊接手機之后,變成一種消費電子產品,而不再是安上輪子的沙發。

    汽車業本身也在按復雜的經濟社會邏輯演化,第一步是按綠色環保邏輯,由傳統化石能源、內燃機驅動變成新能源車;大量集成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變成一種新型消費電子產品,是演化的第二步。

    第二步演化現在才剛剛開始,蘋果汽車還沒有上市,索尼剛剛入局,華為的問界M5還不算已經打開局面,但整個汽車業已經進入一個變局。表面上看,像大眾、豐田等傳統汽車企業股價不振,特斯拉市值超過全世界傳統車企市值之和,甚至中國的蔚來汽車市值也超過了寶馬、奔馳。更深層次觀察,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的屬性、汽車業現有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斯拉能夠緊隨蘋果手機,成為一個現象級汽車產品,絕不是偶然的。目前特斯拉在業界的地位很難說是穩固的,2021年在全球銷售93萬輛,和大眾、豐田動輒七八百萬輛的年銷售量相比,更像是一家“初創公司”。作為消費電子產品的新能源智能汽車,一方面蛋糕還可以做大,另一方面還可以劃分出很多細分市場。索尼看好的,實際上是造車背后的車聯網內容服務。一個全新的產業正在孕育和誕生之中。

    這種行業發展去向,應當引起像武漢這樣把汽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城市的高度重視。汽車本身的屬性重構、產業格局變遷正在提供無限可能性,這不僅是汽車制造業的機會,也是其他創新企業的機會。來自德國的消息稱,中國的吉利、小鵬等品牌電動汽車已在德國站穩腳跟,換個角度看,背后即是中國的機會、武漢的機會。


    上一篇:“十四五”時期,車聯網產業發展走向何方?

    下一篇:后補貼時代 “雙積分”推動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