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美的汽車制造的生意經

    近日,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出席了美的集團有史以來投資總金額最大的項目開工儀式。

    從美的集團獲悉,安慶威靈戰略基地項目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百億元,規劃新建車規級智能電動化部件智能工廠,打造熱管理、主驅動、輔助/智能駕駛三大系統研發中心及國家級實驗室。由此,美的集團工業技術將形成在新能源汽車部件領域全球六大研發中心和兩大生產基地的戰略布局。

    2022年初,方洪波在發表主旨演講《堅定生長、海闊天高》中提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是我們公司的一個很大的發展方向”。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使得原本的產業鏈格局悄然發生變化,也吸引著這條賽道的新選手。而這條賽道,在外界看來,未來10年將會造就新一批全球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

    實際上,美的集團已在“造車”賽道上籌謀多年,作為家電巨頭,其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產業。家電企業與汽車產業之間存在怎樣的底層邏輯協同,切入車企供應鏈的機會和壁壘又是什么?

    威靈汽車部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向記者介紹,“整個汽車板塊的所有產品都是正向自主研發的產品,其核心聚焦在新能源車的增量部件。結合我們自身優勢以及行業痛點,聚焦電驅動系統、熱管理、智能駕駛三大領域。其中,熱管理板塊將打頭陣。”

    新入局者的挑戰

    在經歷連續三年下滑后,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終于恢復正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大幅增長。汽車行業的回暖,也給相關零部件企業帶來了大量訂單。

    市場回暖的消息令產業鏈的各個主體精神為之一振,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崛起,這一蛋糕也迎來越來越多的新入局者。

    正如方洪波所言,“在時代的大變革中,一切都在劇烈顛覆重構。過往我們強調邊界,但這一邊界現在已經逐漸模糊了。”

    但實際上,對于汽車產業鏈的新入局者,依然存在種種挑戰。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美的工業技術總裁伏擁軍曾對此直言,“從家電行業進入汽車行業,挑戰還是非常巨大。我個人覺得,反而不是技術本身的挑戰,而是你作為一個新進入者,客戶對你的認可度還沒有建立,我們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你只能先把雞養大,才能有蛋吃。”

    實際上,早在2017年,美的集團向全球經營的科技集團目標轉型,此后不斷對外擴張業務邊界,包括醫療、機器人等多方面。

    2021年末,美的集團將過往的機電事業群正式更名為“美的工業技術”。伏擁軍對此解釋,是為了讓合作伙伴更好地認識我們。

    伏擁軍介紹,“通常美芝壓縮機、威靈電機給外界的印象是家電核心部件的企業,但實際上,接近5年左右的時間,我們不斷進行新的產業布局,進行產業邊界的擴張。”

    伏擁軍進一步解釋,“30年前家電行業開始發展,我們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產業發展,我們得到了發展和壯大。而現在在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依然存在很多關鍵核心部件還需要進口。這需要我們利用在家電行業的積累去做橫向的擴張,既為自己的發展,也為行業打造更優質、反應敏捷、配合更好的供應鏈去做我們的工作。

    他看來,家電企業跨界汽車零部件賽道有著其底層邏輯。“比如我們在家電行業積累了以控制電機以及精密機械為主的技術積累,我們在這些技術積累橫向拓展到汽車、工業自動化、綠色能源。我相信美的集團未來在TO B業務、工業技術領域做更大的投入,引領美的集團成為科技集團,引領美的集團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熱管理板塊”打頭陣

    對于美的集團未來是否會進一步造整車,外界有著不同的解讀。對此,伏擁軍則提到,“中國不缺造車的企業,缺的是真正潛下心來做好汽車零部件的企業”。

    實際上,美的集團是在十幾年前成立美的威靈上海研發中心,進入EPS轉向電機研發的;5年前開始啟動在汽車電動空調壓縮機的研發。2018年,美的集團成立了汽車部件公司,并以“威靈”品牌運營,決心進入汽車部件領域。

    注意到,目前電動汽車技術瓶頸之一在于提高整車在冬季的續駛里程。這一性能不僅取決于電池容量,而且與熱管理技術息息相關。因為在不同季節,電動汽車的電池、電機以及電控等核心部件需要相應地冷卻或加熱,以維持它們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因此,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也為諸多汽車產業鏈企業布局的重點方向。

    2021 年 5 月,美的集團發布了旗下威靈的多款汽車部件產品,覆蓋了驅動電機、熱管理和輔助、自動駕駛這三大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線。

    從美的集團獲悉,在美的集團技術支撐之下,熱管理賽道為其主打的頭陣。

    威靈汽車部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介紹,“我們布局了熱管理相關的核心零件、部件和組件,尤其以壓縮機為龍頭的產品,因為它的市場需求非常高,并且行業痛點很明顯。”

    陳金濤解釋,“威靈已累計投入了1億美元,經歷了十年的錘煉,才有了如今的產品競爭力并正式投產。比如R134a渦旋電動壓縮機,轉速達到2000rpm,支持三角循環制熱,即使在-30°C情況下,依然能有效制熱。另一款產品則是美的集團突破性發明轉子式電動壓縮機,創新性采用自然冷媒CO,使其不僅具有高效率、低噪音、輕量化等技術特點,還能滿足高效制冷和低溫制熱兩種需求,即使-35°C低溫環境下,制熱能力仍然強勁。該電動壓縮機擁有國內發明專利高達220項,國際專利達14項,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對于汽車零部件產品布局的打法,陳金濤稱可以用“創新、克難、快”5個字來代表。“整個汽車板塊的所有產品都是正向自主研發的產品,其核心聚焦在新能源車的增量部件。結合我們自身優勢以及行業痛點,我們主要是聚焦在電驅動系統、熱管理賽道、智能駕駛的相關賽道。”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2026年汽車熱管理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在國際傳統汽車熱管理市場中,德國馬勒、法國法雷奧、日本電裝以及韓國翰昂四家企業合計市場占比超七成。在國產替代大趨勢下,國內汽車熱管理企業迎來良好發展時機。

    搶抓時間窗口

    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2021年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諸多政策,有力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大漲。

    如工信部公布的《2021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指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工作重點主要包括強化電動汽車安全保障、聚焦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使用環節、支撐換電模式創新發展以及支撐電動汽車綠色發展等。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產量同比增長3.4%,銷量同比增長3.8%,在新能源汽車方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2.1萬輛,已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

    除了美的集團以外,由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威唐工業、雙環傳動等多家上游汽車零部件企業擬擴建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產品產能,以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

    以威唐工業為例,2022年2月7日,威唐工業發布公告,2022年1月,威唐工業與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人民政府簽訂了協議,威唐工業擬在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行政區域內購買合適的工業用地使用權或租賃合適的產業用房載體的方式落戶并新設子公司,擬新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能項目。

    對于未來的技術方向,陳金濤則表示基于自身情況,“我們會傾向于考慮智能底盤等與車輛控制相關的核心零部件。目前,我們聚焦在電機及控制、精密機械、閥、軟件控制等技術領域,根據自身優勢,挑選有難度的智能產品去研發。這是我們的重要方向”。

    民生證券分析,電動化的前半場造就了動力環節全球龍頭,智能化的后半場需要更多自主可控的中國龍頭供應商。自主品牌全面崛起需要中國版的“大陸”和“博世”。其中,線控底盤有望復刻過去5年電動車滲透率曲線快速放量,率先收益。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補能戰至中章

    下一篇:汽車零部件產業鏈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