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新能源汽車掀起漲價潮

    " 我們接到通知,從 3 月 1 日開始漲價。你看的這款車要漲 5000(元)左右,建議在漲價前趕緊下單。其它品牌已經漲價。"2 月 24 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廣汽埃安鑫鵬廣源店,幫寧工作室聽見銷售經理對前來看車的消費者如是說。

    在比亞迪汽車王朝網鑫敏恒朝陽北路展廳,一位新能源汽車銷售經理告訴幫寧工作室,從 2 月 1 日開始,比亞迪對部分新車進行價格調整,分別上漲 1000 元到 7000 元不等。" 秦 PLUS DM-i、宋 PLUS DM-i、漢系列、唐系列都漲價 3000 元。秦 PLUS DM-i 沒有現車,現在下單的話,2 個月后可提車。"

    2022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進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車漲價潮悄然來襲。幫寧工作室初步統計發現,從今年 1 月 1 日開始,特斯拉、小鵬、極氪、零跑、廣汽埃安、一汽 - 大眾、五菱等多家車企陸續發布漲價公告,各家新車上漲 1000 元到 21088 元不等,主要集中在 3000 到 6000 元區間。

    去年最后一天,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 2021 年基礎上退坡 30%。這意味著至 2022 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退出。

    補貼退坡對新能源車企造成一定影響,但并非他們上調價格的唯一原因。

    " 全球芯片短缺,推高生產成本,而補貼政策退坡也影響終端價格,多重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產品價格上漲。" 上汽榮威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今年 3 月 1 日起,他們對旗下多款新能源車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以應對市場變化。

    對于漲價原因,比亞迪也解釋稱,受到補貼退坡和上游原材料漲價影響所致。

    " 隨著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和鋰礦等基礎資源價格劇烈上漲,新能源車企面臨成本壓力。"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補貼退坡車型是否會漲價,要看市場供需關系——如果新能源車市場仍延續較強的走勢,一些車企會漲價,但如果需求相對疲軟,可能會折價交易。

    此外,還有一個困素,車企都不便公開談論,那就是業績壓力。

    綜合來看,補貼退坡、原材料上漲、芯片短缺、局部疫情,加上業績壓力,都是影響新能源車企漲價的重要因素。

    ▍虧損仍普遍

    " 黑、白貓停止接單,不是停產,我們確實遇到了困難!"

    2022 年 2 月 23 日晚,歐拉汽車官方就歐拉黑貓、白貓暫停接單一事進行回應。歐拉品牌 CEO 董玉東發表公開聲明。

    " 雖然歐拉品牌背后有產業鏈的優勢,但是這款時尚親民的小車,仍然給公司帶來了巨額虧損。" 董玉東在聲明中表示,以黑貓為例,2022 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后,黑貓單輛虧損超萬元。

    數據顯示,2021 年全年歐拉汽車累計銷量 13.5 萬輛,同比增長 140%。其中黑貓累計銷量 6.3 萬輛,占比為 46.67%。歐拉黑、白貓上市后,累計銷售 17.3 萬輛,在 5 萬元以上 A00 市場多次獲得單品銷冠。

    黑、白貓雖然是暢銷車型,但巨額虧損讓歐拉現在按下了暫停鍵。" 歐拉品牌遇到的問題,也是行業面對的風險。我們正在積極尋找改善方法,制定改善策略。" 董玉東寫道。

    2021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火爆,產銷量分別完成 354.5 萬輛和 352.1 萬輛,同比均增長 1.6 倍。幫寧工作室統計,除特斯拉以外,多數新能源車企仍面臨虧損,或者微利經營。

    特斯拉財報顯示,2021 年,除去新工廠建設及其他資本支出花費的 65 億美元,特斯拉仍創造了 55 億美元 ( 約合人民幣 351 億元 ) 的 GAAP 凈利潤。特斯拉官方表示,得益于 Model Y 熱銷和上海超級工廠產能持續攀升,特斯拉全年利潤再創新高。

    與特斯拉利潤暴增相反,國內部分新能源車企虧損,也有部分中國汽車品牌微利經營。

    2021 年,蔚來、理想、小鵬等 3 家造車新勢力或仍處于虧損狀態。數據顯示,小鵬全年交付新車約 9.8 萬輛,蔚來約 9.1 萬輛,理想約 9 萬輛。此中,銷量最高的小鵬在 2021 財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約 35.76 億元,蔚來約 83.93 億元,而銷量最低的理想虧損約 6.17 億元。

    近日,北汽藍谷和小康股份發布 2021 年業績預告," 虧損 " 是兩家企業共同的難題。前者預計虧損 48 億到 53 億元,后者預虧 50.35 億元左右。

    對此,北汽藍谷解釋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原材料供應等影響,公司產銷量未達預期,現有毛利無法覆蓋固有成本費用,對公司業績影響金額約為 20 億 ~25 億元。

    小康股份在公告中指出,雖然 2021 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銷售尚處于爬坡階段,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攤銷增大,研發投入、人工成本、營銷渠道建設費用持續增加,導致該業務板塊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 -14 億元。

    " 現在新能源車企大多數仍處于虧損狀態,這一塊市場競爭激烈,只有少數車企掌握了定價權。" 崔東樹表示,新能源車企離盈利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瘋狂的原材料

    自 2020 年下半年以來,疫情、天災等層層因素疊加,半導體供應危機持續。這對新能源汽車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

    而動力電池原材料領域產能不足、材料價格上漲,同樣也是新能源汽車價格浮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 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部分原材料供需不平衡、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壓力。" 動力電池行業相關人士表示,從上游鎳、鈷、鋰等資源,到氫氧化鋰、碳酸鋰、六氟磷酸鋰、PVDF、VC 等關鍵原料,價格紛紛上揚,部分輔材較去年年初上漲數倍。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1 年鎳鈷鋰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21 年,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鎳鈷鋰行業整體呈供需兩旺格局,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相關機構統計,從 2020 年 1 月初到 2022 年 1 月,電池級鈷、硫酸鎳、碳酸鋰的價格分別上漲了 119%、55% 和 569%。

    以動力電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鋰為例,2021 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僅為 5 萬元 / 噸,近期則漲到 29 萬元,一年漲幅達 480%。

    從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10 月,鈷的價格也從不到 24 萬元 / 噸上漲到了 38 萬元,漲幅接近 60%。

    持續上漲的原材料,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了經營壓力。對此,比亞迪發布了電池產品漲價 20%的公告,國軒高科以及鵬輝能源隨之跟進。

    " 面對全面蔓延的價格上漲,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最重要的是全面推進各維度降本。" 該動力電池相關人士建議,車企可與電池企業通過推進新技術研發,提升產品技術指標,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無論國家戰略、行業和技術趨勢,還是用戶需求,都決定了新能源是傳統汽車的顛覆者。

    當下新能源市場持續火熱,但仍面臨眾多挑戰。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云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其中有 3 大挑戰需要行業和政府共同努力解決。

    其一,要突破電池技術的短板,產品上要更適應用戶需求。其二,要加快拓展盈利能力,探索商業模式。其三,市場發展不均衡,終端產品市場壓力明顯。

    " 雖然補貼政策有變化,但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量仍將穩步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 500 萬輛,市場滲透率將超過 20%。


    上一篇:智能網聯汽車求解安全焦慮

    下一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還需持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