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新能源汽車如何駛向快車道:車險的短痛與機遇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并提出減稅降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政策,對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實體經濟加大支持力度。這進一步釋放了深挖新能源汽車潛力的信號,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有望進一步提高,并助力新能源車險這一增量市場的發展加速駛向快車道。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近日,工信部部長也表示,今年1月、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均增長1倍多,預計今年會實現預期目標,甚至可能會大幅超出預期目標。

    新能源汽車前景令人期待,過程挑戰不少,新能源車險的發展,對于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的發展的也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短期痛點

    去年12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之后,上海保險交易所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首批掛牌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12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此后,圍繞專屬新車險上線之后的保費上漲消息不斷。特斯拉首當其沖,一些本土新能源品牌也遇到了保費上漲的情況。

    新能源車險賠付率也較高。據中國銀保信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出險頻率高于非新能源汽車3.6%,家用新能源汽車的出險率更是高于非新能源車9.3%。

    因為上述原因,當下業界存在一定焦慮情緒,保險產品到底該如何做開發,業界也有點迷茫。不過,上述痛點屬于短期陣痛,并非沒有破解之法。

    破局建議

    新能源車險業務對險企在風險判斷、產品設計、定價標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不同,其技術迭代、數據流通、后續維修網絡甚至車輛殘值管理等方面復雜程度也更高。好在大部分新能源車企擁有天生的數據化、在線化和智能化優勢,在數據足夠互聯互通的基礎上,能幫助險企積累更多定價因子及定價模型,開發更具適用性的產品。

    正因如此,險企必須加快新產品的研發設計,才能更快積累經驗數據,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能否率先完成數據資產積累,考驗著險企的戰略眼光。

    新能源車險市場高增長與高賠付率的矛盾也有途徑可以解決:第一,可以通過數字化理賠系統的建設和理賠數據的應用,使得新能源車企和保險公司建立一個透明的閉環解決方案;第二,可通過駕駛行為數據、智能輔助駕駛等手段,探索降低事故率和賠付率的有效途徑;第三,還可以借助新能源車企自營維修網絡與加盟維修網絡以及規范化的配件管理和物流等手段,從維修的履約端管控來有效降低賠付率。

    短期內,新能源車險業務將向頭部險企集中。不過,借助第三方平臺科技賦能,中小險企也有望加強與新能源車企的合作,實現突圍。

    當險企承保意愿上來了,承保能力提高了,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也是好消息。借力保險科技公司,通過生態創新帶動產品開發創新,將實現行業多方共贏。而新能源車險的高質量發展,有賴于全新行業生態的重塑。


    上一篇:劉世錦委員談“雙碳”目標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

    下一篇: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一役:自動駕駛如何盡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