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曾說過,一場持續的戰爭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比冠狀病毒還大。
俄烏沖突已持續了三周,供應中斷導致汽車工廠停產,油價上漲使汽油被盜的案件在國內外頻發。疫情、半導體短缺、俄烏沖突成為了壓在汽車制造商頭上的三座大山。
3月15日,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特斯拉和比亞迪同一天宣布漲價。可不幸的是,當你決定放棄新車轉向二手車市場時,你可能會驚喜地發現,二手車也漲價了。
俄羅斯是日本二手車主要的出口國,2月份以來,即使俄羅斯市場需求蒸發,日本二手車的平均價格卻始終在歷史高點。需求的下跌遠不能平衡成本的上漲。
而對于忙著電動化轉型的傳統汽車巨頭來說,戰爭帶來的突發狀況對企業的抗壓能力又是新一重考驗。
雖然原材料價格上漲,大眾對電動車市場依舊保持樂觀。該公司的首席財務官阿爾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說,盡管鎳、鈷和鋰的價格大幅上漲,預計純電動車的利潤率與燃油車持平的速度會更快。部分原因是傳統汽車的原材料也在上漲。
同樣樂觀的還有梅賽德斯-奔馳。
3月15日,這家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的第一家美國電池工廠在阿拉巴馬州開業。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在開業儀式上表示,即使俄烏沖突加大了供應鏈壓力,該公司也不會削減未來電動汽車的支出。
相比之下,奔馳的競爭對手寶馬就沒有那么樂觀了。
3月16日,寶馬因俄烏沖突下調了公司2022年汽車利潤率預測。該公司預測其汽車部門的息稅前利潤率(EBIT)將在7%到9%之間。如果沒有這場戰爭的影響,寶馬的目標是8%至10%。
這場戰爭對汽車公司造成的影響既相通,又不同。有的企業牽扯不深,可以全身而退;而有的企業卻深陷泥潭,沒有退路可言。
大眾向美洲和中國轉移
迪斯表示,如果俄烏沖突持續下去,該公司將考慮在歐洲以外的地區擴張。
作為歐洲大陸上規模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一直使用烏克蘭供應商的線束系統。戰爭導致供應中斷,這個原本不那么重要的零部件卻讓大眾在德國的工廠停產了。大眾總部已經組成了一個150人團隊尋找替代供應商。
“戰爭會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目前還沒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必須考慮在美國和歐洲以外的地方進行額外的投資。”迪斯3月15日透露。
迪斯說,為了繞過供應瓶頸,大眾已經將10萬輛汽車的生產轉移到了美洲和中國。
由于在半導體危機期間,大眾與奔馳、寶馬一樣采用了優先生產高端車型的策略,它們得以在汽車銷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年度利潤。
2021年,大眾的稅前利潤超過了200億歐元,幾乎是2020年的兩倍,甚至高于2019年的184億歐元。
保時捷品牌的盈利能力在大眾內部遙遙領先,利潤率達到了16.5%,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創下新高。
大眾表示,它仍然計劃在今年底將保時捷上市,利用部分收益來加速電氣化戰略,并在歐洲建造六個電池廠。
3月15日,該公司證實在西班牙的建廠事宜已經進入了最后的討論階段。迪斯說:“我們已經開始為東歐的第四家工廠進行選址。”
另外,大眾投資的瑞典Northvolt表示,它將在德國建立第三家歐洲電池工廠,希望在2025年底開始生產,每年供應100萬輛汽車。
雷諾從不妙到不堪
與大眾比起來,雷諾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雷諾董事長盛納德(Jean-Dominique Senard)說過,俄烏沖突不會影響到這家法國汽車制造商的復蘇。可是很快就被股價無情地打臉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雷諾的股價下跌了40%,市值蒸發40億歐元。
雷諾是俄羅斯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和銷售商,在市場上占有近30%的份額。俄羅斯本土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是Avtovaz,雷諾在該公司持股三分之二,并經營兩家Avtovaz工廠,還在莫斯科的一家工廠生產雷諾汽車。
市值蒸發40億歐元表明市場的反應有點過激。去年雷諾收入460億歐元,Avtovaz只貢獻了的6%,在雷諾的資產負債表中估值為30億歐元。
即使俄烏局勢不斷升級,雷諾還是不可能退出俄羅斯市場。只能暫時停工,指望著使用較少進口部件的Avtovaz工廠在3月中下旬重新開工。
雷諾繼續與俄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雷諾在俄羅斯擁有4萬名員工,根本不可能關停業務一走了之。
其次,法國已經被俄羅斯列入了不友好國家名單,俄羅斯警告稱,如果由不友好國家控股四分之一以上的企業威脅關閉本地業務,俄方政府將接管這些公司,將它們國有化。
而讓雷諾頭疼的還不止這些。
2019年1月的一份企業文件顯示,雷諾與俄羅斯Rostec的合資企業Alliance Rostec Auto在Avtovaz 的持股比例上升至100%。
Rostec(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的前身是俄羅斯國防巨頭。該公司的CEO謝爾蓋·切梅佐夫(Sergey Chemezov)是普京的親信,他的名字已經赫然出現在西方的制裁名單中。
俄羅斯的一家本地報紙曾發出質疑,法國政府持有雷諾15%的股份,為什么這樣一家企業能夠在俄羅斯開展業務。
而在其他國家,雷諾可能會因其與俄羅斯軍方的聯系而受到牽連。雷諾所面臨的局面可能會從最初的“不妙”走向“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