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汽車進入開發者時代,如何為產業打造數字化支撐?

    五年以前,汽車中控剛開始因特斯拉而轉向大屏,但所需提供的功能仍僅限于車輛設置、導航、空調與音頻娛樂。但隨著車逐漸被當做PC、手機外的第三終端,“聰明”的汽車所內含的代碼量已遠超人們的想象。

    現在,一輛高端汽車的代碼量已經可達1億行。與之對比,Android的代碼量僅為13萬行,PC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為5000萬行。據博世汽車預測,未來擁有L5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代碼量將高至10億行。

    僅靠汽車主機廠數百至數千人的軟件團隊,面對智能駕駛、車機交互、娛樂應用、自動駕駛等大量需求已有了明顯的產能問題。因此,破除原有相對封閉的內部研發體系,構筑像智能手機一樣的外部開發者生態,被認為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所必備的產業支撐。

    作為第三方行業組織,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共同籌建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下稱CICV)發起并承擔了構建生態的任務。以大賽、線上發布等方式聚攏主機廠發布開發任務,并吸引高校及小型開發團隊完成開發。

    但不同于手機領域已有安卓及iOS兩個標準統一的平臺,汽車領域各個方向的軟件開發都還不存在成熟的標準。種類繁多的開發軟件,和動輒需要大量算力的開發,使得個人開發者及小團隊很難承擔汽車領域的開發任務。

    “價格高昂的軟件工具、算力基礎和真實數據,是開發者很難進入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主要障礙。”CICV信息物理架構部部長梁浩告訴36kr。

    為激活開發者的開發能力,梁浩帶領團隊整合大量資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打造了一套數字化支撐體系。

    在工業軟件方面,引入了海克斯康、達索系統、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等主流汽車開發工具,以及大量EDA廠商。一些體量相對較小的國產工業軟件也被納入。在主機廠,一套這樣的專業工具的配置價格不會低于百萬。

    數據層面,創新中心開放了專門的場景庫,以及相應的開源、閉源算法庫和行業知識庫供開發者參考。包括汽車零部件的仿真模型、傳感器模型等,以支撐開發者在任務開發中使用。

    而在個人電腦無法支撐汽車開發所需的算力和存儲的問題,創新中心投資一個億,將軟件及數據打包進統一的云原生平臺,在云端提供算力和存儲支持。這一簡稱數云的數字化研發平臺將在年底正式發布。

    這一完整的支撐平臺會對開發者免費開放,以降低汽車軟件開發的門檻,讓高校和較小的開發團隊也能介入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中。

    而對主機廠來說,需要的還不只是找到和匹配能完成任務的開發者。對交付結果的驗證同樣重要。對此,CICV在太和橋創新基地還建立了占地161畝的測試基地,涵蓋8個領域共22個實驗室,

    對來自開發者的任務成果進行全面測試,保證任務發布者能拿到高質量可用的成果。

    在數云平臺年底正式發布后,預計將保持每年一個大版本的更新節奏,吸收更多新的工具軟件為開發者提供支撐。經歷更多實踐探索,也將為汽車開發者生態本身帶來大量經驗和數據,成為此后汽車研發模式創新的基礎。

    云上協同開發模式,也有機會反向為主機廠服務,改變目前實際研發場景中基于單機、數據不互通等問題,提升整車研發效率。

    “基于云端的協同研發在航空、軍工等領域都已有了成熟的實踐。”梁浩說,“數字化的研發在汽車領域同樣能夠顯著提升效率。”


    上一篇:電動汽車崛起引領機床產業新布局,打造新一代汽車零部件

    下一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