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全面開放加速中國汽車行業轉型

    經過5年過渡期,中國汽車行業迎來巨變,在2022年實現完全對外開放。日前公布的2021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明確,自2022年1月1日起,汽車制造領域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

    受訪專家認為,乘用車股比放開將推動汽車領域外資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倒逼國內車企加快創新,促進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吸引跨國車企加大在華投資

    2018年,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對商用車的外資股比限制。這次負面清單取消乘用車股比限制,意味著中國汽車行業已實現完全對外開放。

    “乘用車股比如約放開是中國改革開放下的必然結果,將推動汽車領域外資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對扭轉制造業領域外資增速下滑、推動制造業領域利用外資、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崔衛杰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實際上,在乘用車合資股比全面開放之前就有不少合資公司的股比發生變動:2018年,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合資公司中的占比增至75%;2020年,大眾汽車在江淮大眾合資公司中的占比增至75%;2021年,東南汽車、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和騰勢也紛紛進行了不同規模的股權轉讓操作。

    2022年,涉及股比調整的已有三家合資企業。其中,戴姆勒和比亞迪已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交割完成后雙方將分別持有深圳騰勢汽車10%和90%的股份;隨著東風集團25%股權轉讓的完成,東風悅達起亞也將由三方合資變為悅達、起亞二方持股。此外,按照約定,寶馬也將在2022年完成對華晨寶馬的增資擴股。

    促進中國自主品牌發展

    眼見中國汽車行業格局正在發生巨變,外界開始擔憂,待合資股比全面開放后,中國汽車品牌是否會受到沖擊?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股比放開既表明中國汽車行業具備了良好的改革開放、依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更容易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倒逼國內車企深化改革、加快創新,促進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中汽聯高級顧問、中國汽車行業資深專家陳光祖對此持相同觀點:“在外資車企進入中國市場拓展全球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中國車企也能學到外資車企的先進技術,新的競爭環境下,將增強中國自主品牌的競爭能力。”

    經過20多年的創新發展,中國汽車品牌的實力有目共睹。數據顯示,2021年前11個月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達44.1%,同比增長6.4%。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耿逸濤表示,在智能化、電動化賽道上,中國汽車品牌已具有先發優勢,再加上95后等年輕群體成為消費主力軍,中國自主品牌智能電動車的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未來中國車市或將出現結構性變化,會集中體現為電動化和智能化車的快速發展,以及自主品牌汽車競爭力的顯著提升。”


    上一篇:中國汽車產業崛起,汽車大國指日可待,它是成為發達國家的關鍵

    下一篇:產業配套優化 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