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kkikg"><kbd id="kkikg"></kbd></noscript>
  • <table id="kkikg"></table>
    <table id="kkikg"><option id="kkikg"></option></table>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余承東:華為不造車,但智選模式不會停

    2023年3月31日-4月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在京正式舉行。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 余承東在4月1日下午舉辦的高層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文章根據發言內容整理。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 余承東

    01

    華為要在四個領域做到全球領先

    汽車進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時代,華為用“軟件定義功能”,用“算力來驅動馬力”,用“比特來管理瓦特”。華為在ICT領域耕耘了三十幾年,希望通過我們在ICT領域的積累,為汽車產業提供一些賦能,幫助大家一起做得更好。

    我們在車業務領域,每年的投入差不多有100億元人民幣,直接研發人員有7000多人,間接的華為平臺人員投入可能超過了一萬,投入很大。

    其中智能駕駛投入最大。過去行業依賴于高精度地圖,這個月的上海車展,我們會發布搭載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智能駕駛技術的新車,走向BEV地圖加Transformer架構,基于視覺+融合感知的智能駕駛方案,能夠實現更廣泛地普及。因為中國的道路非常復雜,很難依賴高精地圖。像特斯拉的FSD,在美國和歐洲容易搞定,但在中國很難搞定。未來,我們希望能早日走向L3的試驗,到將來走向真正的L3商用,這樣能夠更好地減輕駕駛疲勞,提高駕駛的安全性。

    除了智能駕駛,我們把鴻蒙座艙做到了車機領域最好的體驗,此外在智能網聯、軟件定義汽車,這四個領域,我們都希望能夠做到世界第一,讓更多用戶更早地享受汽車智能化帶來的紅利。

    02

    為什么要走智選模式?

    第一,華為原本在汽車行業想成為類似博世、大陸的供應商,但今天條件不太成立。

    華為做的不是像博世和大陸那種剎車、轉向等自動的標準化部件,我們做的是軟件、算法、云、芯片。這種智能化增量的東西,很難像標準化的部件一樣大規模地去賣,它需要跟車廠深度的卷入,不斷地做OTA版本升級,不斷地迭代。所以我們做了Huawei Inside(HI)解決方案模式。采用HI模式,有三個廠商跟我們進行合作,但現在只剩長安的阿維塔了。我們只是提供技術,并不代表最終的產品能夠取得商業成功,所以我們還需要最終商業化的產品。

    第二,華為仍然是一家被制裁的公司。

    我們在被制裁的情況下,歐美日的企業,很難選擇華為作為主力的智能化供應商,所以我們的合作伙伴被限,主要是以國內的合作伙伴。但新勢力車企,他們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為。因此,誰會選我們?傳統的車企。傳統的車企當中,如果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我們。所以這就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投入這么巨大,如果沒有很好地讓大量使用華為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車,進行大量的銷售,就不能商業變現,無法實現商業閉環。

    因此,我希望通過走智選模式把華為十幾年To C轉型積累的用戶體驗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品牌營銷、渠道零售,用我們整套To C的能力,幫助跟我們緊密合作的車廠,一起實現共贏。

    03

    如何共贏?

    首先,傳統的中國車廠,他們有很好的整車能力、基礎能力,包括工廠、供應鏈制造,這些是華為所不擅長的。華為所擅長的是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這些軟件、算法、云以及芯片,所以我們跟他們組合起來,正好可以實現強強聯手,幫助我們的伙伴成功,我們才能間接取得成功。

    其次,除了領先的產品、部件、技術和方案外,我們的智選模式還提供質量管理體系。在最開始我接手業務的時候,華為手機的故障率是蘋果的好多倍,現在倒過來了,蘋果是華為的好多倍,這都是靠華為質量體系的管理能力來提升的。比如賽力斯集團,跟我們合作以后,他們的質量、管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數量級的提升。

    除了賽力斯,馬上奇瑞、北汽和江淮也會生產華為整套解決方案的車型。如此一來,每個車都采用不同的品牌,我們去營銷、服務、零售的話很復雜,投入成本很高,我們希望采用一個共同的元素和共同的品牌來使用。比如以“HUAWEI 問界”的方式來做。把它加上去以后,我們公司有些領導有不同的意見,因此我們又出了個文件,把“HUAWEI”給取消掉。但本質沒有改變,我們本質上是想做“HUAWEI 問界”的生態品牌,共同打造系列化車型。

    而智選車模式也不會因此而停下,多個合作伙伴所規劃的產品并不沖突,類型也覆蓋了轎車、SUV、MPV以及多種尺寸。華為希望以此打造一個完整的產品矩陣,把車企的產能利用起來,不重復或浪費資源,這樣能夠共同發揮作用。

    此外,對于互聯網安全和隱私保護,華為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從軟件、云、運營,以及整個產品的設計和架構,都能保證高安全性。

    在車用軟件系統上,華為先后投入研發了HarmonyOS、AOS、VOS三大操作系統領域,在軟件代碼和開發工具鏈上都做到了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幫助我們的車企取得更好的商業成功,能夠真正的打造高品質、卓越體驗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同產業一起共同發展,幫助我們的合作伙伴成功,我們自己也能夠商業閉環,實現生存和發展。


    上一篇:華為“解綁”問屆,未來“造車”路在何方?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陣地戰”?聽聽行業專家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