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兩年的市場動蕩之后,許多制造商、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和供應商正在通過敏捷轉變和創新戰略來降低風險,解決芯片短缺問題。這也給那些因芯片短缺而遭受巨額收入損失的企業帶來了靈感。毋庸置疑,2021 對他們來說是極其艱難的一年。在邁向 2022 年之際,汽車制造商和供…
全球“碳中和”浪潮推動著各國汽車產業加速低碳化轉型的勢頭持續向前,中國汽車產業已日漸成為世界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引領者,在“雙碳”目標下,中國汽車產業如何在上下游產業鏈落實減碳脫碳目標?這是業界持續關注與討論的話題。日前,由中汽數據有限公司主導編著、必和必拓…
雖然2021年度車企“雙積分”榜單尚未發布,但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雙積分”已成為助推中國汽車產業向全面電動化轉型的關鍵動能之一。“‘雙積分’推動的2022年,新能源車的增長仍然是一個核心的邏輯,補貼轉到了積分推動,尤其是自主品牌以低成本和插電混動的趨勢,…
索尼公司近日宣布,將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索尼移動(Sony Mobility),目標是將兩年前首次亮相的Vision-S電動汽車原型機大量推向市場,以實現和電動汽車巨頭們進行有效競爭。就在數日前,華為正式發布了自己的智能汽車品牌“問界M5”。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電子消費企業、IT企…
隨著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與智能網聯汽車融合應用更加深入,我國車聯網產業在多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在促進汽車、交通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促進形成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產業集聚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面向“十四五”,車聯網將進入應用部署的新時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逆勢猛增。踏入新的一年,中汽協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突破500萬輛。歲末年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在第十五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論壇上,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和趨勢做了三方面的闡述。一、中國新能…
盡管我國2021年度汽車產銷量數據還要等到下周才能正式發布,但綜合各大車企公開的快銷數據和中汽協初步分析,這一數字有望雙超2600萬輛,實現微增長。在疫情反復、“缺芯少電”、原材料價格上漲背景下,這樣的穩中有進,實屬不易。而比這一數字更令人振奮的是,產業結構正…
在2022 CES展上,高通展示了驍龍數字底盤強勢的發展勢頭。驍龍數字底盤由一整套開放且可擴展的云連接平臺組成,利用統一架構帶來更高的安全性和沉浸式數字體驗,支持下一代汽車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功能升級。汽車制造商可以在其產品線中選擇采用驍龍數字底盤所涵蓋的任一…
1月5日,團車宣布將通過組建包括設計、研發、生產等在內的團隊構成新的電動汽車業務線,以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據了解,團車于2010年成立,是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汽車交易和服務平臺。對于此次宣布進軍汽車制造領域,團車創始人、CEO聞偉認為,伴隨政策…
過去兩年,“雙碳”的影響遠超大家的預期,市場對于新能源和電動車的預期,已從一個結構性有益的補充,演進到了最終對傳統化石能源和燃油車的全面替代。于是,這兩年,從新能源車,到中游的電池、鋰電主材,再到上游鋰礦,資金瘋狂涌入,股價飆升。在投資成長股時,第一個…
談及2021年的年度熱詞,“造車“必能突破重圍,小米華為百度“后浪追前浪“,長安吉利長城“自我革新”...汽車產業變革的浪潮在2021年顯得波瀾壯闊。不過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進入快速成長期背后,同樣面臨一些“陣痛”:車主維權、自動駕駛糾偏等問題不斷出圈。2021年,…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芯片制造商正在從硬件供應轉向提供更多的軟件服務,汽車制造商仍然在摸索開發自己的軟件,類似博世、大陸集團、安波福這樣的傳統一級供應商也在加快軟件投入。但答案似乎越來越清晰。今天以及未來的智能汽車行業,芯片正在成為車企面向C端進行產品技術…